免疫之道教你行

 【多發性骨髓瘤病友講座系列】 臺大醫院血液科 黃聖懿醫師 2012/4

 

免疫之道教你行-骨髓瘤病友不可不知的自我保健

      多發性骨髓瘤(以下簡稱骨髓瘤)是一種人體免疫細胞:B-淋巴細胞分化最終之漿細胞(plasma cell)所形成的血液腫瘤。”骨髓瘤”是指這些形成病灶的惡性漿細胞是生長在骨髓中,而”多發性”的意思則是描述此病在骨髓的病灶通常不止一處。

      根據我們流行病學的研究,台灣骨髓瘤的發生率在過去25年中約上升三到四倍左右,居所有血液腫瘤之冠。若採用世組織發佈的世界標準人口(2000年)來做年齡的標準化,則2005年(民國94年)年齡標準化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中1.41人,所以目前每年新診斷的案例約350-400例左右,這個數目仍持續上升中。骨髓瘤最好發於七十歲的年齡層,平均診斷的年紀大約在60-70歲左右。骨髓瘤好發在男性,男女發生率的比例大約是1.8:1。雖然近來治療方法已有相當大的進步,如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及標靶藥物的使用等,但在2005年(民國94年)死亡率仍為每十萬人口中1.21人,本病致死率至今大概都還在80%左右。

     根據國外的文獻報告以及我們的研究,1,2,3骨髓瘤病患最重要的致死因就是感染的問題,約有百分之八十是死於感染相關的敗血症,而其中百分之六十皆為肺炎。最常見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雙球菌(Streptococcal pneumoniae),流行病嗜血桿菌(Hemophilus influenzae)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其餘百分之二十才是死於骨髓瘤癌症本身。*1 骨髓瘤細胞增生其實會抑制正常B-淋巴細胞,導致人體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下降,間接促使骨髓瘤病人易有感染的併發症。所以要改善本病的致死率,除了控制骨髓瘤病況外,如何”預防感染”對骨髓瘤病人其實是相當重要。此外,擁有正確且合時宜的預防感染知識對照顧骨髓瘤的醫護人員而言更是不可或缺。本次演講的內容主要就是根據國際骨髓瘤工作團隊(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及國際骨髓瘤基金會(International Myeloma Foundation; IMF)針對骨髓瘤病患在預防感染方面所應有的知識及該注意的地方,*3再配合本國感染科專家的意見綜合而成。包括抗菌疫苗的注射,何種?何時?預防性抗生素的投與是否有效?預防性注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VIG)是否需要?環境的細節如何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如何加強等…。相信值得骨髓瘤病友一起來聆聽,也是我們相關醫護同仁再教育的好課題。

 

 

關閉廣告 [X]

"骨髓瘤的免疫療法",

會包括細胞性或是抗體性,

有機會希望採實體參加會議,

敬請期待,